#1 空中拍摄成本
传统直升机体积大、成本高,报社为了采访只能续次租用,每次花费动辄过万元。而空拍机体积小,部份更以折叠式机体作设计,容易收纳,允许报社拥有专属的采访空拍机。采常用的大疆创新( DJI )空拍机 PHANTOM 4 PRO 为例,每台成本约 5 万台币(约 1 万港元),但可重复使用,平均拍摄成本远比直升机为低。
一般报馆都能负担得起至少一台无人机。
#2 采访人员限制
曾有记者抱怨,乘直升机拍摄趟趟冒险,每一次的起飞都是卖命,其实所言非虚。直升机带来的离心力对个人体质考验极高,在战事、飓风、军事行动的采访中人身安全威胁更甚。无人机采访让采访者得以在远离危险的地方拍摄,更能保障安全。虽空拍机操作人员需加以训练,但总比赌上生命进行采访为好。
使用直升机进行采访风险高。
#3 影像质素差距
如像已故《看见台湾》著名导演齐柏林所说,在直升机上运镜较为灵活和自由。空拍机虽加入多轴云台、减震功能,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少不免出现震动,难以长期保持稳定,对比具减震设备的直升机,从直升机拍摄所得影像的流畅和平稳无可比拟。此外,一般消费级无人机续航时间短,约只有 30 分钟(专业商用无人机不在此限),不适合长时间拍摄,采访完整性可能受影响。
直升机搭配专业器材拍摄,图质比无人机为高。
#4 环境、法例规限
空拍机体积小亦自有弊处,其飞行甚受风力及环境变化影响,大部份消费级空拍机不建议冒雨飞行。而直升机优于适应极端天气,拍摄受气流、风力、雨势等自然条件局限较小。另外不少国家要求空拍机需于放飞者目视范围内操作,不可进行超视距飞行,除非得事先许可或冒险违飞,否则拍摄范围受限。
空拍采访受制于天气、环境等因素。
总结
推陈出新的消费级空拍机因技术改良,与传统直升机差距逐渐收窄,在大多情况下使用空拍机采访比直升机更有利于记者及报社,然而完全取代直升机仍言之过早。在必需于极端天气下进行的采访拍摄工作,直升机仍有其一定优势,就现行的无人机技术发展速度,也许多待一个十年,空拍机真的能与直升机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