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返回航母的无人机可用于海上救援
伴随着无人机技术进步,民用无人机将叩开更多市场领域。参加此次竞技赛的无人机已经可以做到在无人操作情况下,依靠智能识别,自主完成飞行,空中投弹和在动态平台上的降落任务。
孙毅说,这也预示着无人机将在民用领域大有作为,无人机或将走进除航母外的更多舰船,实现对落水者一键智能救助。例如,当舰船发现有人落水,船长只需利用一键启动无人机,然后无人机可自动起飞,通过智能识别确定落水者方位,并投掷救生圈,然后再利用舰船上的阻拦索返回母船。“本次大会上展示的固定翼无人机可自主起飞,识别目标靶位,进行投弹,而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投掷的就是救生圈;并顺利返回模拟航母(舰船)环境的动态平台。”
单机性能并不是行业瓶颈
无人机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相继下降,大量风投开始跟进相关产业,推动了无人机的发展。据孙毅介绍,本次无人机大奖赛承办,为更多未来潜在的航空人才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机会,大赛汇聚了众多相关企业,包括中航工业的研究所,无人机企业,通过无人机大赛寻找产业未来的种子,孕育人实现个人价值。
但是,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对社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安全威胁。之前曾有新闻报道称,首都机场被“黑飞”测绘无人机影响,多个航班进行避让。同样的危险飞行也发生在欧美,英国已发生7起无人机和商业航班的危险接近;在波兰华沙,一架客机险些与无人机相撞;在美国,法国的空中禁区内皆出现无人机的身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无人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段志勇表示,如此乱象的出现,如果没有合适的管理办法出台,那么相关产业恐会被叫停,“特别是中国,作为民用无人机产业大国,拥有近80万架无人机,如果缺乏合理有效的管控措施,将会拖累无人机产业。”
无人机发展应从点到面:研究无人机社会学
无人机的快速发展,或将会创造一个新的学科——无人机社会学。孙毅强调,无人机单机技术只是一个点,未来面对挑战的则是由成千上万个无人机所组成的无人机集群,把点聚集成了面。从无人机的技术方面研究转向管理研究,也就是从无人机的理科研究转向文科研究。
“驾驶一辆再好的跑车,如果堵在马路上,也是寸步难行。同理,在通航作业或飞行中,缺少有效的监控手段和管理措施,无人机单机性能再好也难以调度。”孙毅举例说明,以目前的技术水平为例。假设目前无人机对社会GDP总产值的贡献为1%。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可能只能把贡献最多再提高1.5%,但是如果去研究无人机社会学——此前从未涉及过的研究领域,改善无人机作业中的生产关系,合理搭配调动资源,有可能将无人机产值提升至少5%。
无人机管理办法出台飞行器需上牌照
段志勇透露,无人机运营将通过云系统建立大数据平台进行管控,并且最新的《无人机运营管理办法》将在今年年底出台。段志勇强调,建立系统对无人机进行良好的管控,也是无人机社会学研究的一部分。在中国民航,每天大约有2万个航班飞行,全国有共有3万名管制员为其服务。但由AOPA领军的新的无人机管控系统可通过互联网云技术,自动识别无人机,通过大数据接收发送,了解无人机飞行位置,高度,速度等相关飞行数据,并可在飞行器接近非法区域后自动发送短信告知操作者,并可通过安全方式将处在非法区域的无人机强制着陆,从而不影响正常作业。
段志勇表示,即将出台的无人机运营管理办法将强制要求无人机登记牌照。特别是未来,无人机的应用将打破地域限制。飞手角色也将转变,他可能在北京,直接操作在云南的无人机,实现在C点操作无人机从A点飞往B点,因此通过无人机管理系统和管理办法的出台可更好的调动资源,避免空域冲突,提升飞行安全。
有种观点认为,越来越多的管制或将会限制无人机的市场发展,成为束缚。“缺乏管控的无序市场,会拖累行业发展。相反,对无人机加强管控,是在解放无人机。”段志勇在采访中告诉网易航空,“相关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在知道无人机要飞哪去干什么,飞行作业审批的工作变得更容易,也才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例如无人机保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