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也了解到,目前环境保护部将尝试使用无人机搭载更丰富、更先进的遥感仪器,服务于环境执法。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环境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实现天地一体化全方位监管。
4 大数据怎样与环境监察互动结合?
大数据可将更多的民间环境信息、大量“漏网”的污染企业逐步纳入监测体系,助力环境监察执法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察执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领域专家表示,“线上数据+线下执法”的模式得到认可,在推动环境改善驱动因素由单一政府向全社会延伸过程中,环境相关信息及数据的价值将逐步显现。
会上,各地针对大数据的范畴进行了讨论,黑河市环境监察局副局长陈广华提出疑问,大数据能否把省市县的执法数据和其他业务数据有效结合,形成数 据共享。中科宇图研究院院长刘锐强调说,大数据的概念不应局限于环保执法数据,还包括基础数据、地图数据、公众数据等,只有整合所有数据,这些数据才具备 生命力,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谈到大数据的应用,黑龙江建立了数据中心,实现了移动执法与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在污染源生命周期中,每一类数据都可以进行搜集分析,并形成基于污染源管理的数据资源分布可视图。通过数据化、图像化展现,有效加强污染源监管能力。
天津从数据的动态性、有效性挖掘数据的价值,提出建立全程信息化综合数据库健全数据审核和更新日志记录机制。据天津环境监察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对企业数据对接建设,用绩效考核制度保障数据更新。
环境大数据将为环境监察执法提供更多应用的可能。曾有业内专家指出,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会将大量“漏网”的污染企业逐步纳入监测体系,并进 行全面监控,环保物联网覆盖范围有望显著扩大。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微信、微博等移动客户端涌现的民间环境信息将进一步丰富传统的环境数据。与此 同时,数据打假及信息公开可以为后续执法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同时,大数据还将刺激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的机构以及执法人员比例的大幅增长,从而实现公众、企业、执法单位从线上到线下的有效互动,形成人人参与的环保大环境。
在研讨会上,不少地方环境监察负责人也表示,数据的整合要从顶层开始建设,只有完善顶层设计,将数据共享互连,才能为环境监察执法提供更广阔的应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