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一个丰收年,高端无人机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果实”——2013年11月21日13时许,西南某试飞中心,由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中航工业洪都公司制造的国产“利剑”无人攻击机成功完成首飞,历时近20分钟。
同一个月早些时候,中国另外一款高空长航时战略无人侦察机的照片出现在网络上,这种无人机被视为中国的“全球鹰”。从某种程度上讲,先进隐身无人攻击机的威慑力,并不亚于远程轰炸机或者第四代隐身战斗机。
“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已经形成了能服务多兵种、实现从侦察到攻击等多功能的全面体系,较为完整的产品线对国外依赖也会越来越少。”“翼龙”无人机总设计师李屹东曾对南方周末记者如是说。
根据专家的说法,未来作战飞机的发展趋势有两个,一个是高超音速化,另一个就是无人化。如今,在无人化这个方向,中国已经和最先进的国家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从大到强
2013年披露的这两款高端无人机,展现了中国无人机研制的实力——目前同时研制上述两类无人机的国家,除了中国恐怕就只有美国了。
这种无人机的研发成功,无疑提高中国军队对周边的监视能力,特别是对远程战略目标的侦察能力,在南海广阔的空间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就对无人机开发有了兴趣。直到1994年,中国才正式启动“无人战鹰”的应用研究。真正激发中国研发斗志的是在2001年,美国发动了阿富汗反恐战争,大规模应用无人机作战。
路透社2013年5月11日称,中国的“利剑”隐身无人机的首飞,“让中国在一系列发展隐身无人机技术的国家中走在了前列,印度、伊朗、以色列、意大利、瑞典和俄罗斯也在发展自己的隐身无人机项目”。
中国研制无人机,既是为了顺应作战飞机无人化的大势,也是为了应对严峻的周边安全形势。
据专家介绍,目前无人机研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向,一个是前述“察打一体型”无人机;第二种是类似于美国“全球鹰”和以色列的“苍鹭”的高空长航时战略侦察机;第三类则是类似X-47B的飞翼布局的隐身无人机。
李屹东说,“全国提交了无人机系统申请的机构有150家之多。”
这是一个需求推动下的“无人机战国”,在2012年珠海航展上就可以一窥端倪。中国无人机亮出最齐整的“全家福”:“翼龙”、“天翼”、“夜鹰”、“蓝狐”等在内的八款无人机以实物参展,而大大小小无人机模型也不下十几种。
尽管中国的无人机的发动机性能受限,材料、工艺尚不及西方无人机精良,国产无人机的也不如西方无人机那么精密,但中国无人机在这三个领域都已经有了代表机型,甚至在关键的气动以及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方面有“超英赶美”之势。
网络照片显示,“利剑”属飞翼型布局的隐身无人机,这类无人机是当今无人机领域的佼佼者。正是因为飞翼式布局和背负式进气道有这些突出优点,它才成为隐身轰炸机及无人攻击的一个“标准布局”。2013年度引发广泛关注的X-47B就属于这类无人机。这种布局被视为无人机实现隐身和气动一体化设计的最佳选择。来自路透社的消息称,“利剑”项目于2009年启动,首次地面测试在2012年12月13日进行。
以能力应对挑战
中国周边,美国无人机基地遍布。美国已经大规模使用无人机执行侦察监视任务。
201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长陈炳德在与来访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尔·马伦海军上将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谈到,美军的无人侦察机在中国近海侦察时距离中国海岸线最近只有16海里,而领海的划分界限是距离海岸线12海里。尽管陈总参谋长未提到来侦察的飞机是哪种型号,但是RQ-4“全球鹰”已经成为外界猜测的焦点。这种无人机在中国附近长时间飞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威胁不止于此,美国刚刚披露的RQ-180隐身无人侦察机、替代X-47B的舰载无人战斗系统,几乎都是为东方“崛起的大国”量身定做的。正是这种如芒在背的感觉,促使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发力。
无人机这一点优势是最明显的:建造费用远低于同等大小的有人驾驶飞机,节省了飞行员这一最昂贵的人员开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时只需要升级软件,不需过多的硬件改造……
正因为美国无人机使用,使得战争形态发生根本性变化,几年间,国内几乎所有的防卫企业都设置了无人机研究所。
有人这样设想“利剑”的功能:一个暗夜,它悄无声息地飞到距离岸边1000海里的一支航母攻击群上空,对方对此毫无察觉。“利剑”依靠自身携带的传感器对航母实施精确定位,随后将数据通过卫星数据链回传后方。几分钟后,几枚北斗制导炸弹从弹仓弹出,呼啸着直接命中敌方驱逐舰和航母甲板。与此同时,几十枚各种型号的反舰导弹蜂拥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