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由民政部减灾中心推动,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牵头成立的“Quickeye”(快眼)应急空间信息服务中心在中国科学院遥感所数字地球演播厅举办揭牌仪式。Quickeye(快眼)成为中国第一个面向全国的商用应急空间信息服务中心,为地震、火灾、防汛检查、气象监测等各个方面的应急机构提供及时、可靠、专业、全面的空间信息服务及空间应急预案。该应急空间信息服务中心Quickeye由北京国遥万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运营、管理。
我国首个应急空间信息服务中心Quickeye成立揭牌仪式
Quickeye(快眼)最大的特色,是结合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为灾害管控和评估提供全新的遥感解决方案。该中心投入运营后,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紧急呼叫响应服务,还可以提供最短1小时的应急无人机遥感服务。此外,Quickeye(快眼)服务遍及全国各个省市,拥有其他遥感服务提供商不可比拟的优势,为目前全国唯一全覆盖提供商。
在08 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中,国家民政系统第一次将无人机遥感资料应用于救灾抢险,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汶川大地震中的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副所长赵忠明带领专家小组使用Quickeye(快眼)的技术和无人机设备深入受灾区一线,获得了大量灾区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为救援部门快速及时地了解人员伤亡,灾区的房屋、道路等损毁情况,以及滑坡、崩塌、堰塞湖等地震次生灾害的分布和动态变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汶川地震后,国内业界此次普遍对无人机遥感的看法有了比较大的改观,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类似的灾害监测中,无人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再是可有可无了。”赵忠明说。
目前,在欧美国家,运用无人机遥感进行灾害调查等已成为应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块,美国利用无人机遥感在海啸、火灾等多个领域进行自然灾害监测及调查,日本减灾组织运用无人机遥感监测火山爆发,抵达人们难以进入的地区快速获取现场实况,对灾情进行评估。
然而在国内,应用无人机遥感进行应急监测工作是一个新的领域。无人机遥感与卫星、载人航空等现代遥感平台相比,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无人机非常适合高危地区的探测。灾区的交通和通讯设施通常会受到严重破坏,救援人员无法抵达,无法及时、客观地了解灾情。但借助无人机能够快速飞抵灾区现场, 获取灾区影像数据。而且其飞行速度快,巡查次数多,能够使救灾现场工作组的调查能力大大增强,并且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它能很好地适应目前民政救灾的应急工作模式, 能加强现场工作组的应急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能力。
此外,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它体积小,重量轻,可随时运输和携带。它对起降的要求低,随时飞降。无人机一般在云下低空平稳飞行,弥补了卫星光学遥感和普通航空摄影经常受云层遮挡获取不到影像的缺陷。无人机遥感的大规模运用可以解决传统卫星遥感重访周期过长、影像清晰度差、应急不及时等问题。
目前,无人机遥感应用于防灾救灾领域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部门并没有足够地重视,从而导致无人机遥感应用较少,常常错过了灾情监测的最佳阶段。相信Quickeye(快眼)的成立将进一步完善我国防灾减灾应急系统,给防灾减灾工作带来新武器新气象。